網站首頁
學術期刊
碩士論文范文
職稱論文
畢業論文
常見問題
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信譽說明
支付方式
發展歷程
聯系我們
知覽網
知覽論文網是業內有序經營時間最長的綜合性論文網站之一,因為專注,所以專業。論文輔導的老師全部是由武大、浙大、華中科大、中科大、西南交大、復旦等高校名牌院校的碩士及博士生,目前已為上千位客戶解決了畢業論文的困擾、職稱論文發表的難題。自成立以來,客戶一直放在我們的首要位置,客戶滿意是知覽論文網的終極目標,在絡繹不絕的好評聲成就了知覽論文的品牌。歷經12載,打造了一個及碩士論文范文,畢業論文范文,畢業設計論文,期刊論文為一體的免費論文范文分享官方平臺。擁有海量的高質量的原創論文,可以提供經濟、管理、法律、醫學、會計、體育、歷史、教育教學、建筑等專業的畢業論文范文參考及碩士論文寫作等服務。服務范圍:職稱論文發表,論文降重,論文修改,外文翻譯等
最新動態
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優...
廚余垃圾好氧堆肥技術...
音樂劇表演課的教學理...
基于燕趙醫學“溫補脾...
理論旅行中的齊美爾美...
基于雨課堂的細胞生物...
從《牛郎織女》看小學...
零維鈣鈦礦衍生物在白...
多元化健康教育聯合中...
經前期綜合征中西醫發...
當前位置:
首頁
>
論文服務
>
職稱論文
職稱論文
本站提供免費畢業論文范文,碩士論文范文參考!
基于燕趙醫學“溫補脾腎”理論探討阿爾茨海默病病因病機
發布時間:2023年04月23號,星期日
快速評論
摘 要:
阿爾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之一,其病因和發病機理尚未明確。中醫中藥防治AD具有其獨特優勢。AD病位在腦,病性為本虛標實。依據燕趙醫學體系中易水學派“溫補脾腎”理論分析,認為“脾腎兩虛,腦髓失養,痰瘀互結,痹阻腦絡”為AD的基本病機。早期干預是延緩AD進展的重要方法,故著眼發病之本“脾腎兩虛”論治是一可行的治療思路。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關鍵詞:
阿爾茨海默病; 癡呆;呆證;溫補脾腎;脾腎兩虛;痰瘀阻絡;燕趙醫學;易水學派;
gOr知覽論文網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Based on Theory of " Warming and Tonifying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Spleen and Kidney" in Yanzhao Medicine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LI Jia-ming MA Yu-ying ZHANG Bo
gOr知覽論文網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以失認、記憶功能障礙,執行能力障礙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多發于65歲及以上老年人群。隨著世界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據國際AD協會報道,預計2050年全球AD患者將超過1.15億[1]。我國AD患者已達到600多萬,預計2050年我國AD的直接經濟負擔將達7453.21億元/年[2]。干預AD已刻不容緩。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中醫中藥防治AD具有多靶點、多途徑、安全性高等獨特優勢,是富有潛力的AD治療策略,但能否準確辨證將直接影響最終治療效果。當前多數觀點認為,AD與中醫學“癡呆”“呆證”等疾病臨床表現相似,其病位在腦,病機以臟腑虛損為本,痰濁、瘀血阻滯為標,證屬本虛標實[3]。在涉及AD病變的臟腑中,脾腎虛損與人體衰老過程存在聯系,且此二臟參與充養腦髓、調節津液代謝等涉及AD疾病的生理過程。燕趙醫學體系中的易水學派以臟腑虛損理論為核心,圍繞脾腎二臟及其聯系誕生了大量學術觀點,逐漸形成了臨證時注重脾腎,以溫補為基本治則的“溫補脾腎”辨治體系。故依托燕趙易水“溫補脾腎”理論,對AD以脾腎兩虛為本,痰瘀阻絡為標的病因病機進行討論,以期為AD論治提供視角與思路。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1 “溫補脾腎”理論源流及內涵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燕趙大地擁有濃厚的醫學文化底蘊,眾多學術流派由此發源。其中金代易水(今河北易縣)醫家張元素所創易水學派在中醫學眾多學派中占據重要地位。易水學派跨越金元明清,以臟腑病機為學術思想核心,重視對脾胃、腎命相關病機的探討,“溫補脾腎”理論即由該學派傳承弘揚而名貫古今[4]。此理論的形成,既擴充了易水學派臟腑辨證學術思想的內涵,又豐富了燕趙醫學理論體系。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1.1 “溫補脾腎”理論源流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先秦兩漢時期,“溫補脾腎”理論萌芽初現?!饵S帝內經·素問》曰:“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其主脾也。”[5]初步提及脾腎生理功能存在聯系,并結合五行理論,闡發了脾腎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相互影響的特點,使“脾腎相關”觀點初具雛形。此后,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關于少陰、太陰等病的論述中,由脾腎失調立論,提出相關治法及方藥,開創了“脾腎同治”的先河[6]。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宋金元時期,“溫補脾腎”理論進一步發展。以易水學派為代表的多個醫學流派形成爭鳴之勢,從不同角度深入論述了脾腎在肌體中的關鍵地位。燕趙醫家李東垣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建立了以脾胃為中心的學術體系,并提出“甘溫除熱法”,創制了補中益氣湯等經典方劑,為提倡溫補治則的后世醫家提供了遣方用藥一大思路[7]。其弟子王好古在繼承其學術思想基礎上,建立陰證學說,主張脾腎并重[8],為易水學派后世醫家精研腎命理論、視脾與腎為一身之本、確立“溫補脾腎”治則并建立“溫補學派”提供了啟發。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明清時期,“溫補脾腎”理論日趨成熟。以薛己、趙獻可、張介賓、李中梓等為代表的易水學派醫家遙承金元醫家思想基礎,強調脾與腎“一身之本”的作用,系統建立了“溫補脾腎”學說。李中梓結合薛己學術思想,在《醫宗必讀》中提出“先天之本在于腎,腎應北方水,水為天一之源;后天之本在于脾,脾為本宮之土,土為萬物之母”的觀點,并認為“腎安則脾愈安,脾安則腎愈安”[9],主張脾與腎分別為后天、先天之本,二者存在“相贊”功能,系統整合了脾腎功能的聯系;在治療方面重視補氣升陽,多使用溫熱藥物補虛:“氣血俱要,而補氣在補血之先;陰陽并需,而養陽在滋陰之上”,與張介賓主張“陽非有余,真陰不足”的觀點存在部分共性,側面體現了其提倡“溫補”治則的原因[10]。左歸丸、右歸丸等特色方劑的創制,提升了該理論的臨床實用性。此后,“溫補脾腎”理論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發展,逐步成為理法方藥完備的學術體系。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1.2 “溫補脾腎”理論內涵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溫補脾腎”理論認為,脾腎聯系密切,為一身之本。脾主四肢肌肉,主運化、升清、統血,為后天之本?!端貑?middot;太陰陽明論》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臟,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主于時也。”指出脾在五臟中具有“居中央,以溉四旁”的重要生理地位,五臟六腑均依賴脾土所養。腎主藏精、生殖,主骨生髓,為先天之本?!鹅`樞·經脈》云:“人始生,先成精。”《素問·金匱真言論》曰:“夫精者,身之本也。”可知腎主宰先天,氣、血等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均依賴腎精生成。先后天之本相互資生,相輔相成。腎精具備脾土運化之水谷精微的充養,方能生生不息;脾土依賴腎陽溫煦推動,才可化生氣血。脾腎為病常相互傳變,共同致病?!镀⑽刚?middot;脾胃盛衰論》曰:“脾胃虛弱,陽氣不能生長,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臟之氣不生。脾病則下流乘腎。”《普濟本事方·二神丸條》曰:“腎氣怯弱,真元衰劣,自是不能消化飲食。譬如鼎釜之中,置諸米谷,下無火力,維終日米不熟,其何能化?”[11]可知脾腎二者其中一臟發病,勢必影響另一臟正常功能發揮。如脾虛則運化失司,無力化生精微以充腎,或水濕內停,影響腎陽蒸化水液的功能;若腎陽虛則脾失于溫煦,或腎不主水,水濕泛濫,損傷脾土,終致脾腎兩虛[12]。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除二者相互影響外,基于脾腎特殊生理地位,其他臟腑患病日久,同樣易累及脾腎。“久病及腎”及“五臟中皆有脾氣”[13]的觀點,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久病臟腑精氣虧虛,累及藏精化氣之本臟,削弱人體調節能力,使疾病纏綿難愈的規律??芍?ldquo;虛”作為脾腎病變的一大誘因,在多種慢性病中扮演重要角色。針對脾腎易生虛證的特點,薛己提出“培補脾腎,滋其化源”治則,一改當時醫家過用沉寒傷脾伐腎之時弊[14]。主張“溫補脾腎”理論的醫家臨證時注重顧護脾腎,組方慎用知母、黃柏等苦寒峻劑,注重運用熟地黃、黃芪、人參、當歸等溫補藥物。代表方劑補中益氣湯、枳術丸、六味丸、八味丸等均可加減運用于脾腎兩虛引起的諸多證候,至今仍對臨床具有指導意義[15]。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2 脾腎兩虛為阿爾茨海默病發病之本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目前多數觀點認為[16],AD可根據臨床特征大致劃分為3期:早期(初始期)常見脾腎兩虛,髓海漸空,氣血虧虛證;中期(發展期)多見痰濁蒙竅,瘀阻腦絡證;晚期(惡化期)多為臟腑虛極,毒邪熾盛證。綜合上述病程,可知AD作為本虛標實之證,“虛”為疾病產生的根源,其中尤以脾腎兩虛為病情進展的始動因素,可將其視為AD發病之本。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2.1 脾腎功能與衰老進程聯系密切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年齡增長是AD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中醫學認為,人體衰老過程與脾腎虧虛存在關聯。脾腎兩虛可被視為多種衰老性病變的基本病理特征與發展趨勢[17]。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腎為先天之本,其精氣盛衰貫穿人的生、長、壯、老、已全過程?!端貑?middot;上古天真論》曰:“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則齒發去。”《靈樞·天年》曰:“九十歲,腎氣焦,四臟經脈空虛……形骸獨居而終矣。”[18]可知年老腎精耗竭,腎臟機能首先受損。虞摶《醫學正傳》云:“腎元盛則壽延,腎元衰則壽失。”《養老奉親書·戒忌保護第七》曰:“若天癸數窮,則精血耗竭,神氣浮弱,返同小兒,全假將護以助衰晚。”[19]均強調腎之虛損參與并直接影響衰老進程。脾為后天之本,其運化水谷、化生氣血的功能將隨年齡增加而減退,致使肌體逐步失卻精微濡養,身體各機能日漸衰弱?!端貑?middot;上古天真論》曰:“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說明衰老引起的變化從“陽明脈衰”開始;清代醫家葉天士同樣指出:“高年陽明氣乏”[20]。易水學派李東垣指出:“脾胃既損,是真氣元氣敗壞,促人之壽。”[21]可見脾虛是影響氣血化生、加速人體衰老的關鍵原因[22]。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基于脾腎二臟的生理聯系,可知當人體逐漸衰老時,先天之腎精日漸虧虛,腎氣無力推動脾運化水谷精微,使后天之氣血化生乏源,進一步導致腎精失于充養,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衰老與脾腎兩虛并存的局面,為AD等老年多發疾病埋下了高危隱患。部分學者認為,脾腎虧虛能夠引發肌體過氧化產物增加,抗氧化酶活性下降等衰老肌體多發征象[23];現代醫學研究表明,AD發病機制同樣涉及上述氧化應激相關過程,側面印證脾腎兩虛能夠加速人體衰老,提升AD患病風險。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2.2 脾腎兩虛導致腦髓失養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腦髓位于顱腔之中,是靈機記性產生的生理基礎。腦髓得精微物質滋養、不為濁邪所侵是認知功能正常的保證。腦髓失養是“癡呆”等與AD臨床表現相似的疾病的重要病機。王清任提出“年高無記憶者,腦髓漸空”;汪昂在《本草備要·辛夷》中同樣指出“人之記性,皆在腦中。小兒善忘者,腦未滿也;老人健忘者,腦漸空也”[24],認為人至老年記憶力下降是由腦髓失養所致。近期關于AD中醫證候分布規律的統計結果顯示,涉及“髓虧”病性因素的證型出現頻率高達12.54%[25],其對AD病變的參與程度可見一斑。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脾腎兩虛是導致腦髓失養的關鍵因素。腎、脾兩臟分別從先后天兩方面參與腦髓充養過程。腎藏精,精生髓,腦為髓之海,元神之府也?!秲冉浘x》言:“事物之所以不忘,賴此記性,記在何處,則在腎精。益腎生精化為髓而藏之于腦中。”腎精虧虛直接影響腦髓充盛程度。腎精充足,則生髓有源,髓海得養,元神得藏[26]。脾藏營,營舍意。“血氣者,人之神”??芍獨庋巧裰净顒拥闹饕镔|基礎,而氣血的生成與脾息息相關?!鹅`樞》云:“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可知脾將運化的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化生氣血,上達于腦,滋養腦髓。故當脾腎兩虛時,先天之精無力充養腦髓,后天氣血化生不足,難以滋養腎精及腦髓,致使腦竅空虛,神機失用,發為癡呆。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3 痰瘀阻絡為阿爾茨海默病病程進展之標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痰濁與瘀血作為AD病理產物性病因,在中后期AD病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老年人脾腎虧虛日久,氣血逐漸耗損。痰濁、瘀血在此環境中加速形成并相互搏結,構成AD虛實夾雜的病機特點。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3.1 脾腎兩虛誘發痰濁與瘀血形成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痰濁自古以來即被認為與癡呆聯系密切?!妒颐劁洝份d:“痰勢最盛,呆氣最深”“治呆無奇法,治痰即治呆”[27]。痰濁因體內水液代謝功能失常而形成,周流全身,黏重難除,停滯于腦即可阻滯腦竅,令癡呆日益加重。脾腎二臟參與調節水液代謝,其功能失常極易導致痰濁生成?!毒霸廊珪?middot;雜證謨》言:“五臟之病,雖俱能生痰,然無不由乎脾腎。蓋脾主濕,濕動則為痰;腎主水,水泛亦為痰。故痰之化無不在脾,而痰之本無不在腎。”[28]部分醫家將脾視為“生痰之源”,其衰弱時無力充分運化水谷,使氣血化生不足、水液運行失司,其中未被運化的水谷即留滯為痰;腎被視為“生痰之本”,其衰弱時既無力充分蒸騰氣化津液,又難以支持其他參與水液代謝的臟腑發揮功能。二者相互影響,使痰濁隨脾腎虛損日漸堆積。張介賓曾稱此類痰濁為“虛痰”:“強壯之人,任其多飲多食,則隨食隨化,未見其為痰也。”“虛痰反多甚,其來也漸,其去也遲,其病也難治。”[22]可見在老年人脾腎多虛的生理基礎上,日漸形成、成而難去的痰濁可被視為AD病情漸進性發展、遷延難愈的原因之一。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血以水谷精微和腎精為基礎化生,是精神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饵S帝內經·靈樞》曰:“血者,神氣也。”“血脈和利,精神乃居。”血行不暢,瘀血滯于腦絡,元神失養,漸致癡呆。脾腎二臟既參與血液形成,又參與維持其運行。老年人脾腎功能衰退,血液生成輸布能力減弱,易積結成瘀?!镀⑽刚?middot;脾胃盛衰論》有言:“夫脾胃不足,皆為血病。”脾胃虛弱,血液生成乏源,氣無力推動血運,致其滯塞脈中;脾不統血,致血液離經,積為瘀血?!稄埵厢t通·諸血門》曰:“腎藏精,精化血。”[29]腎精虧虛,精血同源,精虧則無以化血;腎陽不足,易生內寒,寒凝則血運不暢。脾腎兩虛,久而致瘀。清代醫家葉天士認為“久病必瘀”,血瘀是多種慢性病遷延不愈過程中出現頻率較高的病理現象[30]。AD作為多發于老年人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其高發人群先后天之本日漸虧虛,存在慢性基礎疾病的比例較高[31],更可能為瘀血產生和積累提供環境,側面提升其罹患AD的風險。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3.2 痰濁與瘀血相互搏結痹阻腦絡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痰濁是人體水液代謝異常的病理產物,瘀血是人體血液運行不暢的病理產物。兩者同出一源,均為人體津液運化失常的病理反映。其隨氣機升降行駐,若痹阻腦絡,則令腦竅瘀塞,靈機呆鈍?!鹅`樞·百病始生》曰:“凝血蘊里而不散,津液澀滲,著而不去,而積皆成矣。”二者在體內停滯日久,易相互作用,甚則搏結。朱丹溪言:“自氣成積,自積成痰,痰挾瘀血,遂成窠囊。”指出了由痰致瘀的過程;《諸病源候論》言:“諸痰者,此由血脈壅塞,飲水積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提示了因瘀致痰的原因[32];《醫宗金鑒》曰:“痰積流注于血、與血相搏。”提及了二者易于搏結的特性。在脾腎虧虛的背景下,肌體氣血失充,運化失常,升降失司,無法自行清除體內的痰濁與瘀血;加之腎精虧虛,腎陽不足,寒邪收引,令痰瘀二種陰邪相互搏結,相兼為病,較之單一病邪更為膠重頑固?,F代研究顯示,痰、瘀、虛為老年慢性疾病的常見病因,其中痰濁、瘀血特性與脂質過氧化產物、β淀粉樣蛋白及磷酸化tau蛋白等積聚于腦中的病理產物近似[33]。在AD病程中后期,患者實驗室檢查生物標記物指標升高,情緒、精神、行為障礙日趨顯著,與痰瘀實邪日益生成、膠結,痹阻腦絡不無關聯。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綜上,可知脾腎兩虛為AD發病埋下隱患,為發病始動原因,常見于AD易感人群及AD早期患者;因脾腎兩虛而加劇的腦髓失養、痰瘀積聚為AD病情進展的推動因素,常見于AD早、中期患者;痰瘀互結、痹阻腦絡與脾腎兩虛相互作用,形成惡性循環,致腦絡不通、腦髓失養、神機失用為AD病情加重的主要征象,常見于AD晚期患者。隨著病情加深,病機日漸復雜,干預難度增加;而由于早期疾病表現易被忽略,其病情未得到及時干預,終致疾病纏綿難愈。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4 基于“溫補脾腎”治則從根本論治AD的可行性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AD作為一類慢性退行性疾病,宜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盡力延緩病情進展。由上述論述可知,脾腎兩虛為AD早期核心病機,基于“治病求本”及“既病防變”診療原則,在疾病早期積極應用“溫補脾腎”治則,對于控制AD發展尤為重要。已有部分治療方案取得了一定進展。中藥復方健脾益智化濁方由肉蓯蓉、益智仁、紅景天、遠志、黃連組成,功效健脾益腎、祛瘀化濁,在近期實驗中被證實可提高脾腎虧虛、痰瘀互阻型癡呆證型(輕中度)患者認知功能,且安全性較高[34]。中藥復方補腎健脾方,功效補腎健脾、益氣生精,其聯合鹽酸多奈哌齊用藥24周后患者的認知相關評分顯著提高,血清部分炎癥因子水平降低,表明補腎健脾方能顯著改善AD患者的認知功能和生活質量[35]??芍?ldquo;溫補脾腎”理論為基礎,采用中藥或中西藥聯合治療,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AD病情,減緩病程發展。以上成果表明,基于脾腎病機,運用“溫補脾腎”治則論治AD是具有研究價值和潛力的治療思路。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5 小結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綜上可知,伴隨衰老進程而不斷加重的脾腎兩虛、腦髓失養為AD發病之本,可將其視為AD早期主要病機;脾腎功能失常引發的痰瘀互結、痹阻腦絡為AD發病之標,可將此視為AD中晚期主要病機。臨床宜著眼脾腎,四診合參,系統評估病程,把握疾病不同階段的病機特點進行論治。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近年來,多項AD治療藥物已投入臨床使用,但普遍價格較高,療效難以達到預期。中醫中藥在AD治療領域已取得一定進展。由于AD病因病機較為復雜,證型繁多,治療各有側重,故中醫論治AD仍有較大的嘗試和探索空間。燕趙醫學是中醫學術體系中的瑰寶,對其進行探究既有利于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又有利于為攻克AD類疑難雜癥尋求思路。早期干預是延緩AD進展的重要方法,故早期“脾腎兩虛”病機需得到重視[36]?;?ldquo;溫補脾腎”理論,針對AD“脾腎兩虛,腦髓失養,痰瘀互結,痹阻腦絡”病機,可在采用溫補脾腎、化痰祛瘀治則基礎上,積極探索內外治法相結合、中西藥物相結合等治療方案;注重通過調護脾腎,降低AD高發群體的患病可能,因人、因證制宜,持續發掘AD中醫治療新方案與新潛能。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參考文獻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1] 彭英,李萍萍,李琳,等.抗阿爾茨海默病藥物臨床研究進展[J].藥學學報,2016,51(8):1 185-1 195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2] 李昂.2010-2050年中國老年癡呆的預測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5.17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3] 關徐濤,關運祥,張振強.阿爾茨海默病中醫核心病機演變規律[J].中醫學報,2022,37(6):1 153-1 157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4] 吳以嶺,李紅蓉.燕趙醫學的學術地位與研究價值[J].河北中醫,2021,43(1):5-7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5] 徐文兵(校).重廣補校黃帝內經素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10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6] 劉征堂,韋云,吳斌龍.脾腎相關理論及其應用---脾胃學說傳承與應用專題系列(7)[J].中醫雜志,2012,53(16):1 351-1 355,1 364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7] 李沅騁,周家程.“脾胃為本,命門相關”探討陰火理論的具體內涵[J].環球中醫藥,2022,15(5):830-833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8] 郭彥麟.基于易水學派的王好古學術思想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8.7-9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9] 李中梓.醫宗必讀[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1.8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10] 王雨.李中梓對易水學派學術思想的繼承與發展[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20.33-35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11] 許叔微.普濟本事方[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8.6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12] 潘萍,丁瑞叢,王金秋,等.王松齡基于“脾腎互贊”論治多系統萎縮[J].時珍國醫國藥,2021,32(5):1 234-1 235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13] 王培屹,李菁,李躍軍.“以脾為本,五臟相關”的李東垣“陰火理論”[J].遼寧中醫雜志,2021,48(4):74-77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14] 萬小曼,吳松.薛己學術思想探析[J].湖南中醫雜志,2021,37(10):126-128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15] 姜玥,段永強,王韶康.李中梓對易水學派“脾腎相關”學術思想繼承及臨床應用[J].亞太傳統醫藥,2017,13(24):85-87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16] 田金洲,時晶.阿爾茨海默病的中醫診療共識[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38(5):523-529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17] 鐘毅,孫立,朱秉匡.脾腎兩虛夾瘀夾痰理論與衰老機理探討[J].中醫雜志,2000,41(6):325-328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18] 徐文兵(校).重廣補校黃帝內經靈樞[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10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19] 賈慶玲,申定珠.《養老奉親書》脾腎互濟思想初探[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32(6):1-3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20] 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8.4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21] 李東垣.脾胃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65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22] 何婉婉,周福生.周福生“衰老從消化(脾胃)開始”學術觀點與抗衰老經驗[J].新中醫,2019,51(12):342-344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23] 李偉.痰濁、瘀血與衰老相關性的理論探討及臨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09.27-32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24] 汪昂.本草備要[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7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25] 王曉晗,宋克立,劉源香.基于現代文獻的老年癡呆中醫證候分布規律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9,30(10):2 549-2 551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26] 劉盼,金瑄,趙寧俠,等.劉曉萍對孤獨癥譜系障礙中醫病因病機的認識[J].中華中醫藥雜志,2022,37(4):1 999-2 001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27] 張譯戈,梁雨晴,李雅黎,等.從“腎虛痰瘀”淺談阿爾茨海默病的中醫病機演變[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21,23(1):159-164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28] 張介賓.景岳全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9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29] 董巨,王圣治.精血同源理論與腎性貧血鐵調素的關系[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9,16(18):2 734-2 737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30] 張文文.補腎活血法治療CKD3a期(脾腎氣虛兼血瘀證)臨床療效觀察及對患者焦慮狀態的影響[D].天津:天津中醫藥大學,2021.26-27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31] 劉貝貝,田慶豐,郭金玲.我國中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現狀及共病模式分析[J].醫學與社會,2022,35(8):58-61,66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32] 傅夢薇,李洪崢,王階.痰瘀互結證之理論與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21,32(12):2 977-2 980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33] 任妍,周鳳華.基于脂代謝穩態探討從肝脾論治阿爾茨海默病的中醫途徑與科學內涵[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21,23(6):1 745-1 752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34] 王瑩,劉金民,黎明全,等.健脾益腎化濁方治療輕、中度血管性癡呆脾腎虧虛、痰瘀互阻證的臨床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22,45(7):670-676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35] 鄭冬冬,李祎鋆,楊月花,等.補腎健脾方聯合西藥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觀察[J].山西中醫,2020,36(8):27-28
gOr知覽論文網
gOr知覽論文網
[36] 沈裕,于顧然.早期阿爾茨海默病中醫證候虛實與認知損害特點[J].內蒙古中醫藥,2022,41(4):120-122
上一篇文章:
理論旅行中的齊美爾美學思想
下一篇文章:
音樂劇表演課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初探
相關推薦
找人數學教學職稱論文寫作怎么樣
2018-05-21
淺談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
2018-02-20
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造力
2018-03-28
影響船舶制造中焊接質量的因素及對策經驗談
2018-01-14
論文寫作為您分享企業吸收合并的所得稅研究
2017-02-08
火電廠燃料管理的實踐與探索
2017-08-02
論文寫作范文:探討差異化運維策略在輸電網中的應用
2017-06-14
財務會計制度中的醫院經濟運行影響
2018-09-17
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民辦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英語課程體系研究
2018-04-25
基于互聯網背景下共享單車的金融風險探析
2018-10-03
文章評論
共有條評論
來說兩句吧...
QQ號:
驗證碼:
選擇頭像:
*
国产AV无码区亚洲AV琪琪,俺去俺去www激情网婷婷,精品久久亚洲久久久久,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潮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