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術期刊
碩士論文范文
職稱論文
畢業論文
常見問題
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信譽說明
支付方式
發展歷程
聯系我們
知覽網
知覽論文網是業內有序經營時間最長的綜合性論文網站之一,因為專注,所以專業。論文輔導的老師全部是由武大、浙大、華中科大、中科大、西南交大、復旦等高校名牌院校的碩士及博士生,目前已為上千位客戶解決了畢業論文的困擾、職稱論文發表的難題。自成立以來,客戶一直放在我們的首要位置,客戶滿意是知覽論文網的終極目標,在絡繹不絕的好評聲成就了知覽論文的品牌。歷經12載,打造了一個及碩士論文范文,畢業論文范文,畢業設計論文,期刊論文為一體的免費論文范文分享官方平臺。擁有海量的高質量的原創論文,可以提供經濟、管理、法律、醫學、會計、體育、歷史、教育教學、建筑等專業的畢業論文范文參考及碩士論文寫作等服務。服務范圍:職稱論文發表,論文降重,論文修改,外文翻譯等
最新動態
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優...
廚余垃圾好氧堆肥技術...
音樂劇表演課的教學理...
基于燕趙醫學“溫補脾...
理論旅行中的齊美爾美...
基于雨課堂的細胞生物...
從《牛郎織女》看小學...
零維鈣鈦礦衍生物在白...
多元化健康教育聯合中...
經前期綜合征中西醫發...
當前位置:
首頁
>
論文服務
>
職稱論文
職稱論文
本站提供免費畢業論文范文,碩士論文范文參考!
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優秀傳統文化圖像的教學價值及其實現路徑
發布時間:2023年08月10號,星期四
快速評論
摘 要: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蘊含著大量優秀傳統文化要素的國畫、書法、民俗、建筑、文學、對聯、技藝、服飾等圖像文本,它們以深刻的傳統文化內容、卓絕的思想智慧、豐富的表現形式和精美的藝術手法,將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義體現得淋漓盡致。借助于圖像學的視角對其進行多維解讀和意蘊重構,既有助于凝聚中華民族精神、提升語文學科素養、涵養審美鑒賞能力的教學價值,也有利于在新時代通過學科教學實現文化傳承的創新轉化。為此,通過合理把握圖文的教學邊界,積極培養教師的教學敏感,涵養培育師生的視覺素養和綜合運用現代可視技術等途徑,或可實現語文教材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教學價值。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關鍵詞:圖像;初中語文統編教材;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價值;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圖像學一詞最早由希臘圖像演化成圖像志轉變而來,在20世紀80年代引進國內,最初主要運用在藝術領域,之后逐步延伸至其他領域[1]。主要是通過對圖像文本的分析,把握其背后所潛藏的話語機制和深層意涵。據統計,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圖像文本共計164幅,其中蘊含著優秀傳統文化要素的國畫、書法、民俗、建筑、文學、對聯、技藝、服飾的圖像文本有86幅,占到了總數的52.4%。這些圖像以一種獨特的視覺話語方式真實記錄了傳統文化的真實樣態,承載著多重而復雜的文化認知與意義傳達[2]。正確認識理解這些傳統圖像所蘊含的文化精義,深入挖掘其所潛藏的課堂教學價值,既有助于深化對統編教材傳統文化圖像的理解,也有利于更好地落實語文教材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價值功用。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一、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優秀傳統文化圖像的教學價值
Cb7知覽論文網
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蘊含著大量優秀傳統文化要素的國畫、書法、民俗、建筑、文學、對聯、技藝、服飾等圖像文本,它們以其深刻的傳統內容、卓絕的思想智慧、豐富的表現形式和完美的藝術手法,從不同的語境中闡述傳統文化所蘊含的豐富的文化表征和形象的視覺表征[2]?;趫D像學視角對這些傳統圖像進行多維解讀和意蘊重構,有助于實現圖像在凝聚中華民族精神、提升語文學科素養、涵養審美鑒賞能力的教學價值。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1. 以圖培德:凝聚中華民族精神
Cb7知覽論文網
在傳統教學中,德育價值的實現更多地依賴于教材文本的講述,而對圖像具有的德育功能卻少有重視。因此,借助于經典故事、傳統建筑、文化自信等傳統圖像,創設營造多維立體的道德教育場景,既有助于學生理解圖像所蘊含的家國情懷和和諧觀念,也有利于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實現以圖培德的價值追求。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1)借助經典故事,傳承家國情懷
Cb7知覽論文網
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種主體對共同體的一種認同,其基本內涵包括家國同構、共同體意識和仁愛之情,它既與行孝盡忠、民族精神、愛國主義、鄉土觀念、天下為公等傳統文化有重要聯系,又是對這些傳統文化的超越[4]。在歷史中,有著無數家國情懷的經典故事,這些故事不僅延存和延續著人們對于傳統美德的無盡向往,而且還蘊含的豐富的價值理念和理想的道德追求。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著大量蘊含傳統文化要素的經典故事圖像,它們散落在教材的封面、正文、單元引導、名著導讀和課后實踐中,以其豐富的想象和濃重的筆墨,將個人的榮辱、家族的興衰和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如七年級下冊第8課《木蘭詩》中“木蘭從軍圖”描繪了一位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建功立業后,只求回家團聚、不愿在朝為官的女子形象,既表現出其純真善良的人性品質,也凸顯出其英勇無畏的家國情懷。類似的圖像還有《密州出獵圖》《岳陽樓記圖》《文天祥名言書法圖》等,這些圖像有著極強的時代性和典型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結合教材將這些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進行系統講授,既能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精神的滋養,也能引發學生對于家國關系的深層思考,進而加深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2)依托傳統建筑,弘揚和諧觀念
Cb7知覽論文網
和諧觀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一種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理想狀態。在傳統建筑中,無論是雄偉的宮殿、古樸的寺廟,還是幽靜的園林和多彩的民居,在建筑的材料選擇和空間布局上都始終遵循道法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理念。因此,這些建筑也都成為在教學中闡釋和諧觀念的最佳素材。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選入大量與園林、古塔、民居、拱橋、天壇等相關的傳統建筑圖像,試圖透過這些傳統建筑的精巧布局和優雅意境,讓學生體會和諧觀念所蘊含的文化品格。如八年級上冊第17課《中國石拱橋》中的“石拱橋圖”,將橋洞的圓、石塊的方、橋背的弧與青山綠水、小橋人家融為一體,相互輝映,營造出一種虛幻靈動的和諧意境;又如八年級上冊第18課《蘇州園林》的“拙政園圖”,通過將亭臺樓閣、雕花回廊、楹聯匾額、自然山水進行整體布局和系統搭建,呈現出一幅多元融溶的和諧畫面;再如九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中的“后宰門民居圖”,在環境的選址、空間的布局、綠植的分布、建筑的結構以及裝飾的材料上,反映出一種相融共生的和諧關系。類似的圖像還有《三味書屋圖》《圓明園圖》《朱德故居圖》《湖邊古塔圖》等。這些圖像既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傳統建筑中所蘊含的和諧觀念,也有利于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于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思考,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著重要的價值。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3)堅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
Cb7知覽論文網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5]。據統計,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蘊含著文化自信的傳統圖像多達23幅,占據總數的26.7%。這些圖像既有傳統繪畫名作,也有當代攝影藝術。它們以生動直觀的形式呈現出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義,試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尊重與理解中華傳統文化,不斷積蓄精神力量,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其中,八年級上冊第22課《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圖”以簡潔的筆墨,勾勒出一位毅力頑強、不畏艱難、堅持不懈的老者形象,既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驚人毅力,也表現出一種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八年級上冊第23課《周亞夫軍細柳》中的“司馬遷圖”,呈現了一位勇擔道義、繼承祖業、編書修史的無名小吏,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歷史觀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反映出其堅韌不拔、嚴謹認真的務實精神。類似的圖像還有《將軍征戰圖》中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周恩來題詞秋瑾圖》中舍生取義的犧牲精神、《醉翁亭記圖》中以天下為己任的自覺精神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體會圖像所潛藏的文化要義,有助于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2. 以圖啟智,提升語文學科素養
Cb7知覽論文網
圖像文本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素材,不僅有著以圖培德的重要功能,同時在以圖啟智上也發揮著關鍵作用。這里的“智”不同程度地體現著語文學科素養中的語言建構、思維發展和文化傳承的基本要求。在教學中,教師借助圖像學的理論,通過解析圖像語言、展開合理想象以及借鑒歷史經驗,既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也有利于實現以圖啟智的價值功效。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1)解析圖像語言,助力語言建構
Cb7知覽論文網
在語文學習中,建構語言運用機制、提升語言運用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而文字和圖像作為語言的介質符號,自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文字語言的顯性特征已被廣泛認可,但圖像所具有的語言功能卻鮮有重視。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依托傳統圖像文本,對其中蘊含的視覺信息進行語義解讀,既有助于給學生提供形象化的教學素材,也有利于對學生語言能力進行培育。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統編初中語文教材對傳統圖像的選用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從圖像分布來看,這類圖像多以情節圖的形式分布在言簡義豐的寓言故事中,它們形象化地展示著教材文本所要傳達的語言信息,既能夠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文本的核心內容,也能夠讓他們清楚地理解到文本的思想情感。因此,在這類圖像教學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于圖像中的視覺語言來實現對文本的價值理解和意義傳達。如七年級上冊第8課《陳太丘與友期行》中“童子問答圖”的教學,首先,教師可以將太丘與友期行,而友未至,去后其子元方與友人的對話故事進行講解;其次,讓學生仔細觀察“童子問答圖”中兩人所處的位置,以及各自的表情神態和細節動作等相關的視覺信息,要求學生對圖像所呈現的語言內容進行加工、組合與再創造;最后,再請部分同學將他們所組織的關于圖像所呈現的語言進行陳述,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拓展語言的想象能力,實現語言的建構與運用。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2)展開合理想象,促進思維發展
Cb7知覽論文網
語文新課標明確要求把發展形象思維、邏輯思維以及提升思維品質作為新的課程目標[6]。而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圖像來實現。這些圖像多是傳世的繪畫名作,充滿著神奇瑰麗的想象,作為一種素材資源分布在教材之中,將文本所要呈現的悠遠意境展現得淋漓盡致。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在正確解讀文本的基礎上,對傳統圖像呈現的唯美畫面展開合理想象,實現有點到面、由淺入深的思維進階過程,實現思維能力與思維品質的提升。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統編初中語文教材大量選入充滿著神奇想象的傳統文化要素圖像,這些資源既能極大地豐富語文課堂的教學素材,也能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圖像思維,提高思維的準確性和靈活性。如在八年級下冊第9課《桃花源記》中“桃花源圖”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對教材文本進行系統的講解,讓學生對桃花源的美景事物有初步的感知,然后引導學生從遠景與近景、色彩與線條等角度觀察“桃花源圖”的整體布局和意境營造,并提出一些具有想象的問題,如與世隔絕的桃花源是怎樣的一種世外桃源?落英繽紛是怎樣的一種唯美畫面?漁人和村民又有著怎樣的一種對話?等等。學生在這樣的圖像教學中,根據自身經驗對圖像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想象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價值。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3)借鑒歷史經驗,踐行文化傳承
Cb7知覽論文網
文化理解與傳承是指人們對文化的認知與理解、繼承與揚棄、發展與創新的過程和行為[7]。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擁有著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早已融入國人的血脈之中,并深深地影響著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審美情趣和行為活動。但這些文化因根植于傳統社會,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封建糟粕。因此,作為當代的中學生,我們需要對傳統文化做到精華的弘揚和糟粕的擯棄。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特別注重文化的理解與傳承,尤其是注重圖像之間所具有的時代延續性,這些圖像最大程度地還原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生動形象地詮釋著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成為學生學習的寶貴資源和精神財富。如七年級上冊《論語》第十二章中“孔子圖”和《孟子》二章中“孟子圖”以直觀的方式呈現出孔子和孟子的圣人形象。其中,孟子作為孔子的再傳弟子,在繼承和弘揚儒家思想之時,提出了不同的主張。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深度探討孟子是如何繼承孔子思想中的“仁”,又是如何界定其主張的“仁政”;是如何理解孔子“性相近,習相遠”的觀點,又是如何闡述“人性本善”的論斷;是怎樣批判孔子的“禮治”,又是如何提出的自己的“仁治”。類似的圖像還有《水滸傳圖》和《西游記圖》背后所隱藏的作者在故事的整體敘事與情節設置上的借鑒與傳承。這些圖像既呈現出文化在傳承中的創新變革,也映射出文化在傳承中對糟粕的舍棄?;谶@一系列的圖像,學生可以汲取有益的經驗,并與當代社會發展相聯系,思考與探究文化傳承的新路徑和新策略。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3. 以圖育美:涵養審美鑒賞能力
Cb7知覽論文網
審美鑒賞能力是一種是主體在審美鑒賞活動中對審美對象進行鑒別、理解和評價的能力[8]。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審美鑒賞能力是一個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過程,學生通過鑒賞、理解、辨析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圖像作品,實現從審美感受到審美體驗再到審美境界的升華。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1)鑒賞文藝作品,提高審美感受
Cb7知覽論文網
審美感受是主體對事物審美特性的直感、體驗、判斷、理解和創造所形成的審美感知、評價和靈魂震動[9]。語文教育中,可以通過鑒賞文藝作品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在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書法、名家繪畫、精湛手工以及珍貴文物等圖像資源,它們以豐富的歷史元素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滋養著學生的心靈,成為不可或缺的美育資源。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教學中,教師既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圖像資源所蘊藏的審美價值,也要不斷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鑒賞分析,力求在鑒賞中增長知識、體驗情感、提高審美感受。如在八年上冊第20課《夢回繁華》中“清明上河圖”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全景的構圖和精湛的筆法為切入點,采用多維系統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體驗,引導學生感受廣闊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以及來往的行人、寧靜的郊區和繁華的都市所營造的一種優美意境;又如七年級上冊第20課《登飛來峰》中啟功的“登飛來峰圖”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圖像所承載的價值意蘊進行解讀,引導學生從書法的字法、筆法、構法、章法等角度探討書法所具有的文化價值和美學意蘊,增強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美感體驗和認知理解。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2)理解農耕文明,豐富審美體驗
Cb7知覽論文網
農耕文明是由人們在長期農業生產中形成的一種適應農業生產、生活需要的國家制度、禮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10]。然而,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對于這類文明的講授更多地是集中在文字的陳述和要義的歸納上,對于這種文明所蘊藏的獨特審美體驗卻尚未觸及。因此,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應在正確理解農耕文明與傳統文化之間關系的基礎上,從審美體驗的角度重新審視農耕文明所蘊含的美感體驗,發揮其文化育人的價值。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在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分布著大量農耕文明的傳統圖像資源,如《安塞腰鼓圖》《白蛇傳劇照圖》《春日紙鳶圖》《社戲圖》《筒車圖》等,這些圖像以其獨特的文化價值和人文底蘊,向世人展示著傳統文化的神奇魅力和多種風采,不斷豐富著學生的審美體驗。如在八年級下冊第3課“安塞腰鼓圖”的教學中,教師首先結合教材文本對安塞腰鼓的表演動作、方陣隊形、伴奏樂器和服裝道具進行系統的講解,然后在課堂中播放與安塞腰鼓這種民間藝術相關的視頻資源,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和理解不畏磨難、奮發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陜北農民所展現的蓬勃的激情和雄渾的力量之美;又如在八年級上冊拓展延伸中《白蛇傳劇照圖》的賞析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思想與藝術的角度,欣賞雍容華美的京劇所具有的行當、妝容、華服和音韻之美,同時借助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在悠揚的唱腔中,傾聽人性的溫情故事,感受戲曲的文化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讓學生從審美體驗的角度觀照和理解農耕文明,感受農耕文明所具有的傳統之美,汲取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以持續豐富審美體驗。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3)辨析善惡美丑,升華審美境界
Cb7知覽論文網
語文教育要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創造性人才和健全的人格[11]。教材文本和圖像素材都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然而,在現實教學中,圖像經常被教師和學生所忽視,圖像教育的審美價值存在缺失。因此,教師應該從圖像資源入手,引導學生在理性分析圖像價值義理的基礎上,不斷明辨善惡美丑的界限,提升自我的審美境界。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美育圖像,它們既真實地記錄著人性的真善美,無情地鞭撻著世間的假丑惡。如七年級下冊第9課《阿長與〈山海經〉》中的“阿長圖”描繪了一位雖帶有舊社會愚昧思想卻天性善良、真率淳樸、關愛小孩的傳統婦女形象;七年級下冊第14課《驛路梨花》中“哈尼族姑娘圖”展現了哈尼族人樂于助人、樸實無華、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七年級下冊第12課《賣炭翁》中“賣炭翁圖”揭露了統治階級的丑惡行徑和勞動人民的艱難遭遇;九年級上冊第22課《儒林外史》中“范進中舉圖”刻畫出范進中舉的顛狂樣態與時人趨炎附勢的丑態。它們既能讓我們感受到人性的溫情,也能讓我們看到這世間的丑惡,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圖像,幫助學生增強對善惡美丑的感受與辨別,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境界。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二、編初中語文教材中優秀傳統文化圖像教學價值的實現路徑
Cb7知覽論文網
圖像時代的到來,不僅深刻地變革著人們的認知方法和思維方式,也對當前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在課堂教學中,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圖像所蘊涵的文化精義,既有助于實現學生情感豐滿的表達,也有利于實現在新時代條件下文化傳承的創新轉化。為此,應合理把握圖文的教學邊界,積極培養教師的教學敏感,涵養培育師生的視覺素養,綜合運用現代的可視技術。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1. 合理把握圖文的教學邊界
Cb7知覽論文網
課堂教學中,圖像和文字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識要素。傳統的課堂教授更多地注重對于教材文本的全面解讀,而忽略對圖像文本的深層挖掘,對傳統圖像文本的教學僅停留在簡單的描繪和淺近的闡述。讀圖時代,我們需要站在一種中立的立場來重新審視圖像與文字的關系,合理把握二者之間的教學邊界。第一,明確圖文教學的基本邊界。圖像和文字作為傳達意義的符號,在知識表征、文化表征、視覺表征上具有各自的優勢。我們應該客觀認知其優劣,合理把握圖文在課堂教學中基本邊界,從而實現圖像和文字在教學中的共融互生。第二,清晰圖文教學的選擇依據。傳統圖文教學資源的選擇應該落實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上來,在選擇圖文教學資源時,應將其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延存與延續作為評價標準。第三,嘗試圖文互釋的教學模式。在傳統的教學中,往往以文為主、以圖為輔。新課標下我們應客觀認知圖像和文字在價值傳承、知識表征、意義傳達等方面的優勢,在圖文互釋的解讀中實現文化的有效傳承與價值重構。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2. 積極培養教師的教學敏感
Cb7知覽論文網
教師的教學敏感是教師對教學情境的覺察、領悟和解釋能力,是衡量教師教學意識的重要品質[12]。在傳統文化的圖像教學中,要求教師要具有高度的教學敏感性,能夠精準捕捉圖像與傳統文化的結合點,并以此為契機進行深層的意蘊解讀,實現課堂教學的價值追求。第一,精準培訓,提升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構建以傳統思想、書法、國畫、禮儀、節日、藝術為主要內容的多層次、多渠道的線上和線下培訓模式,全面提升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第二,文化自覺,踐行教師傳統文化的傳承使命。教師作為教書育人的主要承擔者,應積極踐行自身所承載的歷史使命。在課堂教學中,立足于語文課堂,深入鉆研、挖掘圖像所蘊含的傳統文化要義,進行深層解讀和價值重構。第三,移情理解,激發教師對傳統文化的敏感。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要立足于教材文本,對教學資源的傳統價值具有敏銳感知并謹慎對待,能夠進行立場的交換和審視,對圖像中蘊含傳統文化元素的相關內容保持一種適度的敏感性和參與性。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3. 涵養培育師生的視覺素養
Cb7知覽論文網
傳統文化圖像作為傳統文化的價值載體和知識表征,具有一套自身的話語體系和表達機制。讀圖時代,師生須要具備一種能夠精準解讀和精確表達視覺資源的能力,即視覺素養。視覺素養是指一個人通過觀察并產生的其他感覺,與其他感覺經驗整合的一種視覺能力。視覺素養體現為識圖能力、解析能力與組構能力三方面[13]:第一,設置視覺素養與媒介素養的培訓課程。從圖像的視覺感知能力、解讀能力、應用能力和創造能力入手,精準提升師生對于視覺信息的有效獲取、處理、理解與再建構,以利于師生從信息的外顯意識挖掘其背后所隱藏的價值指涉和深層底蘊。第二,重視課堂視覺資源的設計與實踐。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視覺資源,訓練師生的視覺觀察和視覺感受能力,同時借助知識表征、軟件轉化工具、思維導圖對傳統圖像所蘊含的視覺表征和文化表征進行深層挖掘,鍛煉和提升師生的視覺解讀和視覺表達能力。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4. 綜合運用現代可視技術
Cb7知覽論文網
統觀語文課程,從人物形象的塑造到寫作思路的厘清,再到口語交際環境的建設與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無一不需要可視化手段的輔助[14]。將任何抽象的事物、過程變成圖形、圖像等形象化的表示都可以稱為可視化[15]。對于教材插圖的教學,可以綜合運用現代可視化技術實現插圖的完美再現和意蘊重構。第一,綜合運用各種可視技術。將蘊含傳統文化的圖形、圖像、視頻、漫畫、動畫等相關視覺資源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使傳統文化知識以更為具體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搭建一座學生與傳統文化之間的認知橋梁。第二,采用可視化教學手段。在圖像教學中,以圖像為契機,將傳統古詩、樂曲、民族戲劇、國畫、書法、對聯等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要素進行分類和歸納,利用思維導圖全面呈現其所蘊含的文化精義,進而起到文化陶冶的目的。第三,創新應用現代虛擬技術。在傳統文化的圖像教學中,創設一個具體可感、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傳統文化的圖像世界中探究質疑、不斷反思,進而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把握傳統文化的內在精髓,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Cb7知覽論文網
Cb7知覽論文網
參考文獻
Cb7知覽論文網
[1] W.J.T·米歇爾.圖像理論[M].陳永國,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4.
Cb7知覽論文網
[2] [3]李濤.統編初中語文教材優秀傳統文化的表征及教學實現:基于圖像學的視角[J].中小學德育,2021(12):8-11+45.
Cb7知覽論文網
[4] 楊清虎.家國情懷的內涵與現代價值[J].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學報,2016(02):73-76.
Cb7知覽論文網
[5] 范光明.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文化自信價值及實現路徑[J].山西青年,2018(01):64-65.
Cb7知覽論文網
[6] 唐靖.思維發展與提升的培養途徑[J].湖北教育,2020(09):51-52.
Cb7知覽論文網
[7] 劉妍,馬曉英,劉堅,等.文化理解與傳承素養:21世紀核心素養5C模型之一[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02):29-44.
Cb7知覽論文網
[8] 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095.
Cb7知覽論文網
[9] 朱立元.美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99.
Cb7知覽論文網
[10] 王輝.傳統農耕文化在景觀中的表達[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1):40-43.
Cb7知覽論文網
[11] 吳鵬程.語文課堂中應有貼近靈魂的叩問[J].教學與管理,2016(11):30-31.
Cb7知覽論文網
[12] 付光槐.論教師教學敏感的內涵、結構及其生成路徑[J].中國教育學刊,2018(10):82-86.
Cb7知覽論文網
[13] 劉曉荷,董小玉,朱詠梅.數字時代教育的圖像轉向與發展探討[J].中國電化教育,2020(03):56-61.
Cb7知覽論文網
[14] 劉曉荷,董小玉.語文課程的圖像轉向:內涵、表征與進路[J].課程·教材·教法,2019,39(11):110-115.
Cb7知覽論文網
[15] 莫永華,魏文晨,呂永峰.分層可視化方法原理與實踐[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11:44.
Cb7知覽論文網
上一篇文章:
廚余垃圾好氧堆肥技術及優化策略研究進展
下一篇文章:
返回列表
相關推薦
黑龍江省巖漿巖分布特征及對煤層影響研究
2018-02-03
論文寫作范文:試論市域快軌車輛的輔助電路設備
2017-06-14
新常態背景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轉型研究
2018-01-08
淺析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2018-03-31
目淺析在金融銀行業開展全民健身的發展前景(圖文)
2019-02-26
基于學生視角護理管理學課間實習需求的調查分析
2023-03-10
財務會計制度中的醫院經濟運行影響
2018-09-17
畢業論文:陳蠻莊煤礦礦井清潔化生產主要做法
2017-08-06
寫作職稱論文是如何制定的收費標準
2018-05-08
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優秀傳統文化圖像的教學價值及其實現路徑
2023-08-10
文章評論
共有條評論
來說兩句吧...
QQ號:
驗證碼:
選擇頭像:
*
国产AV无码区亚洲AV琪琪,俺去俺去www激情网婷婷,精品久久亚洲久久久久,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潮喷